微營銷應該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精準、聚焦
微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準確、聚焦和垂直的營銷。對于企業(yè)營銷來說,微營銷應該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精確、聚焦、垂直營銷,甚至是基于大數據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一對一服務的營銷。微營銷不僅帶來了特定的營銷方式,也帶來了營銷思維模式的轉變和營銷革命的開始。 在這里,作者定義了微營銷:通過微博、微信與客戶建立聯系,通過客戶分類篩選和信息互動獲得品牌影響力和訂單性能。 微營銷是現代社會低成本、高性價比的營銷手段。與傳統營銷方式相比,微營銷倡導通過虛擬與現實的互動,構建更輕、更高效的營銷金鏈,如R&D、產品、渠道、市場、品牌傳播、促銷、客戶關系等。,并整合各種營銷資源,達到小而重的營銷效果。 由于微營銷是《紐約時報》的一種趨勢,所以每個企業(yè)都應該適應和擁抱這一趨勢,在變革的洪流中不利意味著退出。2012年,有131年歷史的柯達宣布破產,作為數字攝影技術的發(fā)明者,死于自己的發(fā)明。2013年對諾基亞來說是諾基亞來說是一個悲慘的一年,誰能想到這個巨人會在一夜之間倒下。這些血腥的案例總是喚醒許多企業(yè)&&唯一不變的是尋求改變,不跟隨意味著被拋棄。 營銷本身就是一場殘酷而持久的戰(zhàn)爭。競爭對手總是在爭奪用戶。誰能盯著用戶的腳步,及時出現在他們面前,他們就不會忘記你,否則他們可能會投資于你的競爭對手。用戶本身是多變的,特別是在互聯網上,他們的注意力總是很容易被一些新事物所吸引,這意味著企業(yè)營銷必須跟上他們的注意力,否則你可能會錯過在新戰(zhàn)場上領導的機會。 1.1.2互聯網用戶遷移之路 截至2013年底,中國網民總數已達6人.18億元左右,因此互聯網無疑成為企業(yè)營銷的必要場所。營銷糾紛本質上是企業(yè)金錢換取用戶注意力,所以也叫注意力經濟。要理解為什么今天的社交網絡如此受歡迎,如此受網民歡迎,我們必須回顧過去20年的互聯網遷移。 1. 門戶時代 當時,互聯網主要是新浪、網易和搜狐?;ヂ摼W對普通人來說仍然是一種相對奢侈的消費?;ヂ摼W的目的主要是獲取新聞和信息。從網民的行為來看,他們只是單一的信息獲取者,信息內容由媒體編輯單方面決定。網民只是信息消費者的角色,沒有太多的互動和社交網絡。 2. BBS時代 門戶時代過后,互聯網解決了信息獲取的基本問題。三個門戶網站開始關注論壇的發(fā)展,一些以天涯和貓撲為代表的獨特論壇也逐漸出現。對于網民來說,BBS絕對有不同的交流經驗和吸引力。此時,一些擅長寫作風格的人開始在論壇上發(fā)表自己的觀點,包括文學、社會政治、娛樂八卦等方面。大量的高級網民使用背心(昵稱)與其他網民互動。當時,互聯網上的每個人都只有一個ID或者代號,所以當時有句很流行的話,誰都不知道屏幕背后跟你聊天的是不是一只狗。從此論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了互聯網發(fā)展非常重要的一塊,直到SNS時代的到來。 3. 社交網絡時代(SNS) 在BBS時代網民開始出現圍觀、互動、責罵、互相噴霧等社會行為,但畢竟,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誰是溝通的對象,也許他們崇拜的人實際上住在隔壁。2005年,校內網絡(后來更名為人人網絡)的誕生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SNS在《紐約時報》,以學校為單位,實名注冊,網民可以通過學校找到與自己有關的人,然后分享他們有趣的事情。對大多數中國網民來說,和熟人聊天比和陌生人聊天更有趣,所以熟人的社交網絡開始瘋狂發(fā)展,學校網絡,快樂網絡、QQ校友(后更名為朋友網)相繼出現。 4. 微博客時代 微博客的鼻祖Twitter早在2006年006年就出現在國外witter最早由王興于2009年舉辦,但不幸的是,它在2009年7月因特殊原因被關閉,否則國內微博的第一名可能不是新浪微博。新浪于2009年8月推出了新浪微博,隨后騰訊、網絡娛樂和搜狐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客。微博客絕對是網民非常有吸引力的工具。注冊一個賬戶,你可以隨時隨地發(fā)送文本和圖片,觀看明星和名人,自拍,自言自語,從根本上滿足網民的心理需求。與此同時,沒有必要像寫博客那樣長篇大論。每個人都可以有粉絲或成為其他粉絲。新浪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獲勝,成為最大的贏家。 5. 移動互聯網時代 就在新浪讓微博業(yè)務蓬勃發(fā)展的時候,智能手機也在快速發(fā)展,隨之而來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。騰訊及時抓住這個機會,推出了劃時代的產品微信。 假如微博是PC微信是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混合產品,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典型產品。雖然很多業(yè)內人士對兩者進行了比較和分析,但兩家公司對這個問題都非常冷靜。在這兩家公司看來,兩者根本不是同一類型的產品。微博注重媒體和信息的獲取和傳播;微信更注重人際溝通。事實上,兩者之間的競爭只是用戶的互聯網時間。 縱觀中國互聯網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