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需要培養(yǎng)和訓練
來看,你的社群很難生存。 我們在構建付費社群時,一定要問自己3個問題: (1)我們提供的服務是否有虛擬化的免費服務?有,我們好在哪里? (2)我們提供的服務是否有線下的付費服務?有,我們好在哪里? (3)我們提供的服務是否有同類的社群服務?有,我們好在哪里? 實際上,很多人并沒有認真做市場調研就成立了付費社群,他們的邏輯是既然別人能做付費社群,那么我也應該做一個,這是收割粉絲信任做流量變現(xiàn)的短期行為。 比如我們運營了兩個付費社群,一個秋葉PPT學員群,一個是知識IP大本營社群,我們在運營前對比了很多服務,確信我們有自己的核心價值。 秋葉PPT學員群,規(guī)模以萬人計,保持相對低的活躍度,但是我們持續(xù)提供口碑極佳的在線課程及免費升級服務,在線答疑服務,在線作業(yè)批改服務,在線免費訓練營服務。隨著我們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,標準化水平進一步完善,我們的一些服務甚至可以考慮單獨分解出來收費,如21天在線訓練營。另外,秋葉PPT其實是通過產(chǎn)品收費,然后為用戶建立一個學習群。 知識IP大本營社群,規(guī)模控制得很小,保持相對高的活躍度,我們提供的IP會診、IP爆款事件分享、IP內容平臺對接,在深度和效率上都是業(yè)內最貼近知識IP一線脈搏的。要想了解這個生態(tài)圈的動向,來知識IP大本營顯然是一個好的選擇。而IP大本營是直接社群收費,然后在社群里為大家提供各種服務。 為什么會有這個差別?因為各種學習型社群其實是泛濫的,對于不了解你的用戶而言,收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,還不如通過有品質的產(chǎn)品說話。而知識IP大本營的稀缺性是獨一無二的,門檻很高,直接收費只是門檻之一。 優(yōu)質社群要有一定的高門檻。付費社群可以通過設立規(guī)則對成員進行篩選,這樣就可以通過價格這個門檻相對精準地篩選出同一類人群,讓行為模式、生活背景、價值觀比較接近的人聚集在一起。同樣背景的一群人反而更能建立同伴環(huán)境,也更容易吸引同類人加入,得到更多認可。 新東方前名師、暢銷書作家李笑來做過一個有趣的嘗試。李笑來老師也建立了一個付費學習社群,里面的人都在努力進步,互相學習互相取暖。李笑來老師的新書《七年就是一輩子》,不但不論冊賣,還不能一次性買下,他提出一種神奇的定價方式2555元/年。 對入群者的收費是關鍵一環(huán),在我眼里2555元的年費是一個過濾器,它起碼篩選了兩種人:肯付費的人、能付費的人。 肯為知識付費和反之的兩類人學習能力其實是有著天壤之別的,通過兩道篩選,就會集結一群有共性的人,這樣的人甚至愿意付費認識同類。 最后的結果是:預售結束,一個月時間里有1700多人購買。 當然,收費以后必然帶來巨大的運營壓力,這就是另外一個挑戰(zhàn)了。4.2.2 把免費社群升級到付費社群有哪些關鍵信號 很多社群想把免費社群直接升級成為付費社群,這條路是非常困難的。好的做法是在免費社群里導流愿意付費的人,再去建一個付費群,而不是把免費社群變成付費群。 成立免費社群門檻很低,只需以下3點。 (1)核心運營者自帶光環(huán),愿意輸出,引發(fā)群員的喜歡; (2)提供門檻,只允許價值認同的優(yōu)秀群員加入社群; (3)加入社群后有各種系統(tǒng)運營活動,讓每個人在社群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先有存在感,再有參與感,最后產(chǎn)生歸屬感。 這樣不但可以成立社群,而且能很建立打出社群的口碑,大家覺得體驗感特別好,覺得比很多收費的社群還實在。社群的核心運營者也就被綁架到了一個道德高地,因為一旦想變成收費的群,很多人會覺得:你變了,原來你所謂的免費付出,不過也是套路,最后還是要收費。很多社群運營者就是過不了這一關壓力,猶豫不決。 那么怎樣判斷一個社群有可能升級到付費社群呢? 我們認為要從社群的活躍度、社群人才儲備、社群運營規(guī)模、社群服務策劃4個角度來判斷。 首先,這個社群要一直保持著不錯的活躍度,大家在群里愿意相互交流,相互幫助,形成了某種帶親密感和信任感的文化。這樣部分人就愿意組建一個小圈子社群,哪怕付費也好,省得在大群里交流時要顧忌太多人看法,放不開,這是成立付費社群的一個心理動機。 其次,運營社群要從積極分子里面找到有能力、有時間的助手,這樣才能分擔運營者的時間壓力。對于這種人才,不僅僅是發(fā)現(xiàn)苗子就可以了,還需要培養(yǎng)和訓練,讓其能高效處理社群事務。有了這樣的人才儲備,我們做社群運營就有了人力資源。 再次,我們要評估自己過去的能量圈能導入多少人到付費社群,他們能接受的價位是多少,我們合理預期能收多少人,這些收入能否覆蓋請助理和做運營的成本,能支撐多少時間把這些問題想清楚,你就知道你的社群付費模式、運營周期和能請的人力資源數(shù)量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能招收的人太少,或者要依賴外部渠道分銷,那么就不建議大張旗鼓做付費搞社群,可以從一個小范圍的免費社群做凝聚力、做能量圈開始。 最后,我們要問一下自己,如果做付費社群,我們的服務到底有什么特色?是不是請幾個大咖來分享就是特色,就是稀缺的?今天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大咖過剩,愿意付費的學員不夠用,免費都不一定能吸引人,為什么你還能收費,還能讓別人體驗良好?如果你確信你的社群服務內容至少不比同類產(chǎn)品差,而且你進化能力不比別人慢,那么做社群可能是一個好起點。 如果你組建社群后,如果還能想到如下幾個問題如何做,那就是大大的加分項。 (1)你有沒有后續(xù)產(chǎn)品可以在社群推廣變現(xiàn)? (2)你能否借助社群能量幫你傳播品牌能量? (3)你能否組織優(yōu)秀社群成員幫你出創(chuàng)意? (4)你能否借助社群勢能和別人做能量互換? 如果這4個問題你有肯定的答案,那就不是做付費社群的問題,而是必須要做付費社群。 從免費社群到付費社群,是勢能起點低的人做社群的一個必經(jīng)之路,你唯一要注意的是付費就好比從社交信任銀行里取款,你前期要在免費社群里通過各種運營累積信任度,你的后期付費導流才能成立。4.2.3 收費社群的價格應該如何設計 我們常??吹竭@樣的社群招募公告,只需要99元,你就可以和一群愛學習的人天天在一起進步。運營周期有一年的,有半年的,也有28天的,也有21天的。其實很多人定價并沒有經(jīng)過合理測算,他們只是簡單參考同類產(chǎn)品價格,然后想當然認為,99元價格不貴,收1000人不難,那也是近10萬元啊,兩三個人業(yè)余時間忙一年,還是很劃算。 這樣想的人,忽略了很多成本,最終一定會后悔。除了在本書下節(jié)要給大家分享的社群運營現(xiàn)金流成本分解表,還有哪些成本會被很多人忽略呢? (1)機會成本。如果這一年時間你不運營社群,而是抓住其他趨勢,比如去頭條這樣的自媒體寫作平臺好好寫流量文章,賺的錢未必比運營社群少,而且花費時間可能更少。 (2)注意力成本。一旦開始運營社群,社群里的大量溝通會耗費你的碎片時間和大塊時間,你的注意力開始越來越多地被社群運營吸引,你的世界會被社群運營中的瑣碎工作占據(jù)。表面上看你在運營社群,其實是你的社群成員鎖死了你的注意力,你喪失了了解更多新事物的能力。 (3)品牌成本。能組建社群的人多少都有一些公信力,如果社群運營不好,這些公信力或多或少都會被損耗。只是一開始感覺不明顯,但是幾次不成功的社群運營下來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你的社群招新能力在下降,即便是老群員也在流失,這就是品牌成本。 我們建議社群運營價格先要思考你用什么方式收費,是永久免費,還是按年收費,或是按一定周期收費。我們不鼓勵永久免費,既然永久免費,那還不如不收費,通過其他方式尋求回報。有些社群運營者一開始頭腦沖動,承諾了永久免費,運營了一段時間,大家新鮮感消退,自己做什么動作都沒有效果,跑來問我怎樣逐漸降低運營成本,以至于不在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