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如果都能認認真真評論的話
1.如果不能夠認認真真的評論,那就不要去評論了,一個頂、贊、好還不如不評論。一個字就把一篇文章給評論了,反而會讓空間主人認為你是在敷衍他,所以你不會給空間主人留下一個好印象,特別是評論一些流量大的空間的時候。2.評論的時候可以提出與作者相駁的觀點,只要能夠說出一些依據(jù),如果人云亦云反而會丟掉自己的特色。3.好的評論不僅能吸引別人的關(guān)注,而且還能為你個人魅力增分。4.遇到好的評論的時候,可以跟別人互動一下,一回生,二回熟,互動一下或許就成為朋友了。我感覺加入懂懂的付費讀者以后,我又看到了他以前的日志,這些日志對我的改變很大,特別是思想上的一些改變。我印象很深的是,懂懂日記里面舉了一個請客吃飯的例子:說他上班的時候,跟著一個老領(lǐng)導好幾年了,每次外出都是由老領(lǐng)導買單。有一天,這個老領(lǐng)導快要退休了,他就問:“小董,這么多年了,你為什么不請我吃一頓飯呢?”懂懂回答道:“我請不起啊,你平常吃飯都是比較貴的,我的工資很低的?!崩项I(lǐng)導反問一句:“一碗雞蛋面能請起嗎?”懂懂沉默了很久,終于明白了。我們跟富人在一塊吃飯的時候,總是想當然地讓富人去買單,為什么呢?因為他是富人,你感覺富人買單是理所應(yīng)當?shù)?。可是,如果窮人主動買單的話,富人應(yīng)該不會讓窮人吃虧的。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主動付出的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吧,我們平常無論在生活中、工作中還是與人交往中,可能都太過于自我了,如果能不求回報的多付出一些,可能,你得到的會更多。而懂懂的日記對我思想上很大的一個影響就是,如果你真的想見某個人,就應(yīng)該嘗試一下,哪怕被拒絕了,至少我們曾經(jīng)努力過。我們有時候把別人架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,總是感覺別人遙不可及,其實,他們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以接觸。打個比方,如果你想跟某個行業(yè)大佬對上話,你只需要關(guān)注他的一些微信、微博、QQ空間,他每次發(fā)的動態(tài),你如果都能認認真真評論的話,你會有很大的機會會得到他的回復的。當然,前提是這個賬號是他本人在操作。贊助五哥知道五哥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,我們公司當時應(yīng)邀參加大河網(wǎng)在鄭州舉辦的一個醫(yī)療行業(yè)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會議,當時我參加了,而五哥是作為嘉賓在上面演講的。他演講完以后,說了自己的微信號,當時我就加上了。后來,我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看到他在招募贊助商,因為他要出書,那本書的名字叫做《粉絲經(jīng)濟學》,而如果贊助的話就可以進入他的微信群,而且自己的微信號也可以出現(xiàn)在那本書里面。當時我聽了以后非常動心,問了下價格是2000元,我就立馬打過去了,因為我需要粉絲,我需要曝光,所以,能借助他的書增加一些平臺,那還是不錯的。而且他當時說要招募500名贊助商,其實,花2000塊錢能進入這個人脈圈子也是不錯的。后來,我進入了這個微信群,當時給我分的號碼還是88號,剛開始的時候,我在里面還主動加幾個微信好友,后來,就慢慢麻木了,因為他們中做企業(yè)的居多,而我還是一個打工者,無法融合到一起,而且自己平時上班也比較忙,無法進一步進行溝通。當時,自己也懶惰,如果我能主動加他們,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標簽,我們都是五哥的贊助商,加微信好友的時候就很容易通過,有500個付費2000的微信好友,能量還是比較大的。后來,五哥開《粉絲經(jīng)濟學》的發(fā)布會的時候,我沒去成,因為當天剛好跟一個活動沖突了,在那個活動中,我是作為嘉賓來分享的。所以選擇了去參加那個活動。因為平常我不怎么用微信,后來就慢慢給耽擱了。加入乾坤會前面我也講了一點,加入朱衛(wèi)坤老師的乾坤會,完全是一個偶然,記憶中好像是守護袁昆(網(wǎng)名)向我提起過他,然后有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發(fā)的文章,當時讀了后感覺很不錯,后來,知道他有一個乾坤會的圈子,我當時加入的時候是600元。他的模式類似招滿50個漲一次價格,到100個再調(diào)一次價格。這種模式就類似于饑餓營銷吧,你進去的晚,肯定要花更多錢的,因為圈子一般都是在慢慢壯大。我當時加了朱衛(wèi)坤的微信以后,簡單聊了幾句后我就毫不猶豫地加進去了,因為我需要這樣的圈子,我想擴大人脈,肯花錢進圈子的人一般都懂得先付出就是一種收獲的道理。當然,付出的形式不一定就是金錢,在吃飯的時候主動幫別人倒個茶遞個煙也是一種主動付出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在進入乾坤會沒多久,朱衛(wèi)坤老師就隆重了介紹了我,還把我寫進了他的日志里面,這一點我非常感謝他。后來,朱衛(wèi)坤老師提議可以進我的VIP群,也算是幫了我一把,我當時就覺得這個提議還真不錯,也算是借力的一種形式吧,因為如果有大牛在我的VIP群里的話,其他人員看到后,也會比較動心的。所以,我毅然地同意了,我還在文章中把朱衛(wèi)坤老師在群里的消息說了一下,而且還利用QQ空間說說發(fā)布了一下。因為朱衛(wèi)坤老師平常主要活躍在微信方面,而我主要在QQ空間,后來我們就聊得比較少了,但是我依然很感謝他。山西介休之行我在前面提到過,在認識枯葉訪談的時候,我是通過介休(他的QQ昵稱)認識的,一開始我以為他的名字叫介休,后來才知道,原來他是以地名做QQ昵稱的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