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300個改進意見正是在他使用的過程中一一提出
99元,比此前眾人預測的999元低了100元。空氣凈化器領域,強手如林,特別是國外大牌很多,如IQAir、Blueair、飛利浦等。小米如何用爆品模式PK傳統(tǒng)空氣凈化器?性價比仍是絕殺。有業(yè)內人士跟我說,小米這款899元的產品,第一批的生產成本應該在1000元以上,非土豪者難以學習。但是,性價比背后,是小米的跑分戰(zhàn)術。跑分前,要先找到一針捅破天的痛點。此前,三個爸爸做空氣凈化器時,找的痛點是空氣凈化器效果不可知;,后來豹米做空氣凈化器打的是3M頂級HEPA濾網;,我已經感覺很痛了。但是小米空氣凈化器,仍然找到了很痛的痛點:第一,電風扇;第二,過濾網;第三,選擇困難,空氣凈化器新概念噱頭很多,用戶沒法選擇。跑個分性價比的核心不只是價格,更重要的是性能。小米做空氣凈化器也找到了一個性價比指標,評估CADR。這是美國的標準,就是每小時能凈化多少立方米的空氣。小米空氣凈化器的凈化能力達到了406立方米/小時。按照標準,凈化能力達到400CADR就是屬于大型空氣凈化器,可凈化的面積在28~48平方米。小米還做了一個性價比的對比圖,不找中端價位的凈化器,直接跟6000多元的高端凈化器做對比,如Blueair、飛利浦等。除了性能強外還有顏值高。雷軍說,光模具他們就花了1000萬元以上。小米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王川有一次說了一個詞優(yōu)雅地解決;,就是在實用和好看上一定是可以有個平衡點的。小米的空氣凈化器一下子打爆了市場,因為價值錨太清晰、太強大了。法則三:口碑核武器快速迭代深夜兩點,一個被女同事稱為小馬哥、男同事叫作Pony的人給公司相關人員打來電話提醒,他在騰訊網站的首頁上發(fā)現了一個錯別字。還有一例。QQ郵箱在2008年的400多個創(chuàng)新點中,有近300項由馬化騰本人發(fā)現和提出。馬化騰發(fā)現這些問題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反復使用。在一年時間中,他在與QQ郵箱研發(fā)團隊的溝通過程中拒絕使用其他通信工具,全部交流都通過QQ郵箱來進行,近300個改進意見正是在他使用的過程中一一提出的。我曾問過馬化騰一個問題:外界最讓你難以接受的誤解是什么?;馬化騰考慮了半天后回答:產品出個什么問題,特別多的人罵你。;身為騰訊的首席體驗官;,馬化騰要求每個產品經理都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挑剔的用戶;。這種長期以用戶身份來體驗公司產品的做法,在騰訊自上而下形成了不成文的規(guī)則。方斌是騰訊輸入法的產品負責人。騰訊輸入法在推出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6000萬用戶,方斌和他的團隊研發(fā)這款輸入法產品的流程也是騰訊產品研發(fā)的標準流程。2006年9月,騰訊決定啟動輸入法項目。當時先是由兩三個技術人員進行一些相關背景的詳細研究,包括市場大小、已有的產品能不能解決用戶的需求,以及還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,同時進行一些技術儲備。立項階段結束后,2007年進入到正式的產品研發(fā)。第一個階段是原型期;,這個時期的用戶體驗在方斌所屬的騰訊研究院內部進行。在半年時間內,研究院的同事給這款輸入法提出和發(fā)現了超過百條的建議和漏洞。在這個階段,一些技術上的漏洞基本上被解決。隨后,就進入到產品化的開發(fā)階段。這個時期的產品就會推廣到整個公司平臺,全公司的人都會參與體驗這款產品。在這個階段,方斌收到了超過1000條意見。其中還包括沒有技術背景的公司總裁劉熾平通過內部即時通信系統(tǒng)發(fā)來的意見。在產品正式推出后,真正海量的用戶體驗收集才開始。每一款產品,騰訊都專門提供了官方博客、產品論壇等用戶反饋區(qū),為了獲得更多用戶反饋,騰訊影音產品甚至在最顯眼的地方設置了一個反饋;按鈕。在接下來的暑期中,方斌每天都能夠在官方論壇里收到超過200條用戶反饋。為了解答用戶體驗的一個終極問題,用戶到底需要什么?騰訊專門建了一個秘密武器:Support產品交流平臺。Support是一個海量用戶與產品經理直接交流與溝通的平臺,產品經理通過每天瀏覽自己的產品交流版面,獲取用戶的需求與想法。通過我要說一下;板塊,讓用戶自己來說。此外,馬化騰還要求產品人員找到所有在其他博客、論壇里出現的關于騰訊產品的評價。找到用戶評價還不行,還必須迅速反饋,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給予回答并給出相應解決方案,而且還不能只是使用知道了;謝謝;之類的敷衍話語。有時候馬化騰在網上閑逛;時如果發(fā)現有用戶提出的問題下面沒有騰訊產品經理的回答,他會親自來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,然后同時給那位失職;的產品經理寫一封郵件。雖然公司沒有明文要求,方斌和他小組里的其他工程師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,每兩個小時輪流監(jiān)測,回復網上出現的用戶意見。這個跟公司的文化有關系,因為我們公司整個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的,如果你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用戶,最后體現在你的產品上就是做得不是很到位。;騰訊研究院院長鄭全戰(zhàn)說。其他公司的產品論壇,很少能有像騰訊這樣上升到戰(zhàn)略高度的。鄭全戰(zhàn)有一次在競爭對手的論壇里看到用戶對一款產品的抱怨聲很大,結果三四個月也沒有改進。這在騰訊是不可思議的事情。騰訊甚至把各個產品線上的用戶體驗人員,全部拎出來成




